前不久,銀川市興慶區天成小區的劉先生家來了客人。得知親戚已到了小區門口,正外出購物的劉先生用“1號社區”App為親戚開門,請他們先進家門。這樣的便利,源自天成小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。
記者1月11日從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,近年來寧夏以棚户區、老舊小區改造為重點,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,“十三五”期間共實施棚户區改造15.97萬套,分配入住公租房18.58萬套,改造老舊小區3000多萬平方米,幫助200多萬困難羣眾圓了“住房夢”,公租房保障覆蓋面達到14.04%,超過全國平均水平。
記者採訪中瞭解到,2019年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後,天成小區不僅先後實施了外牆保温、樓道粉刷、重新鋪設排水管道、綠化亮化等一系列工程,還打造了小微公園、景觀連廊。最重要的是,當年7月,興慶區文化街街道辦事處天成社區協調聯合企業將該小區打造為“智慧小區”,安裝了智能人臉識別門禁、智能停車場等系統,通過“1號社區”App智慧服務平台等設施,業主可通過手機遠程為訪客開門、報修、物業繳費等。“別看我們這是老舊小區,但智能化水平,可比現在有些新建的小區還全面呢。”劉先生的語氣中透出一股自豪。
天成小區的改造升級,僅僅是我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一個縮影。記者瞭解到,我區目前已完成全區2000年以前建成住宅小區調查摸底,建立改造項目建設、施工、監理、監督和社區羣眾“五位一體”監管體系,共改造老舊住宅小區52284户(套)。同時,我區嚴把棚户區改造範圍標準,開工改造城鎮棚户區6202套,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5369套,發放租賃補貼9031户。通過推進老舊小區改造、建設保障住房、發放住房補貼等措施,去年我區共改善30多萬户羣眾的住房條件。
在推進住房保障工作中,我區還加大對新市民、年輕羣體、低保户和城市“夾心層”等低收入困難人羣住房保障,建成公租房信息化系統並在全國率先使用,嚴格准入退出機制,累計入住公租房16.39萬套。在農村危房改造方面,堅持區市縣鄉(鎮)四級聯動、一線督導,改造農村危窯危房1.74萬户,實現“建檔立卡”貧困户危房全部清零,並在全國率先推開抗震房改造,完成改造2.2萬户。
據統計,我區“十三五”期間共爭取中央補助資金82.37億元,拉動投資1187億元,幫助200多萬困難羣眾圓了“住房夢”。同時,結合脱貧攻堅戰略實施,順利完成19.08萬户建檔立卡貧困户危窯危房改造,2018年、2019年,寧夏連續兩年進入國家危房改造激勵省區行列。(寧夏日報記者 王婧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