於鳳琴
電視劇《山海情》中,水花靠着吃苦耐勞一點點過上好日子。而在現實中,“水花”於鳳琴也靠着種蘑菇,迎來了好光景。
走出家門成為產業女工
“於老闆,又來啦!”3月12日,在永寧縣閩寧鎮福寧村設施温棚園區裏,工人們熱情地和於鳳琴打着招呼。“快別打趣我了,我就是來看看蘑菇怎麼樣!”靦腆的於鳳琴滿面笑容地答道,然後掀開門簾一彎腰鑽進温棚裏。
和室外寬敞明亮不同的是,這裏別有洞天。濕漉漉的地面上,兩萬個菌棒一排排整齊碼放着,在陰濕的環境裏,靜靜地等待着一場美麗的綻放。“這是我的蘑菇棚,每天我都要來看一看。”今年33歲的於鳳琴原是西吉人,搬遷到閩寧鎮福寧村已經十多年了。過去,因為孩子尚小無人照料,於鳳琴只能在家照顧孩子,吃穿用度全靠丈夫打工支撐。
直到孩子們慢慢長大走進了校園,十多年來一直圍着灶台轉的她,第一次萌生了“走出家門”的念頭。2019年9月,於鳳琴抱着試試看的念頭,走進了村上引入的食用菌生產企業,成為了這裏的一名產業女工。
學到技術實現人生價值
“最開始我負責照料温棚、採摘蘑菇,做一些零碎的工作。”於鳳琴告訴記者,在老家的時候,山裏人只種過土地,哪裏見過蘑菇,不知從哪下手。
但是,勤勞的“水花”於鳳琴可不服輸。“不會,那就學唄!”為了掌握蘑菇種植技巧,於鳳琴下了一番決心,天天跟在技術員身後一邊看一邊問一邊學。就這樣,用了一年時間,於鳳琴的種菇技術有了進步。2020年,企業負責人找到了於鳳琴,詢問她願不願意承包温棚自己幹,她爽快地回答道“我幹!”就這樣投入了7萬元,於鳳琴終於有了自己的蘑菇温棚。
“其實,我之所以敢這麼放心大膽地幹,主要是因為我沒有後顧之憂。”於鳳琴告訴記者,自己所在的基地是村上黨支部專門引入的企業,不僅教技術還包銷路,這讓和她一樣的留守婦女,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賺錢。“技術這塊有技術員指導,產品銷路由公司負責,我只要專心做好生產就行。”學有所成的於鳳琴,也體會了當“老闆”的勞累與艱辛。
一年下來,於鳳琴的手變糙了、身體勞累了,但心裏卻是美滋滋。“一棟温棚2萬個菌棒,每天可以產出上千斤平菇,按每斤3塊錢的銷售價來算,每天的純收入能有1000元。”於鳳琴給記者算了筆賬,自己承包大棚總共投入了7萬元,按這樣的速度,兩三個月就能回本,而剩下的就全是自己賺到的。嚐到甜頭的她,明年計劃再承包兩棟設施温棚擴大生產規模。
“現在我的收入是家裏最多的!”於鳳琴笑着説道,閩寧鎮給了自己新的生活,而種蘑菇又讓她有了一份事業,未來她要繼續努力讓生活和事業都紅紅火火。(記者 孫楠/文 李靖/圖)